中超控股: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3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论证分析报告(三次修订稿)
公告时间:2025-08-18 19:12:14
股票代码:002471 股票简称:中超控股
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3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方案
论证分析报告
(三次修订稿)
二〇二五年八月
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超控股”或“公司”)为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资金需求,增强公司资本实力,提升盈利能力,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和《上市公司证券发行注册管理办法》(以下简称“《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规定,编制了《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2023年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发行方案论证分析报告(三次修订稿)》。
(本报告中如无特别说明,相关用语具有与《江苏中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3 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预案(三次修订稿)》中的释义相同的含义)
一、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的背景和目的
(一)本次发行的背景
1、高温合金精密铸件关键核心技术瓶颈深度制约我国“两机”产业发展
航空发动机被誉为现代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与“飞机的心脏”,它是飞机最核心的部件,是飞机飞行动力的来源,是世界上公认的总体技术水平最高、核心技术封锁最严、结构最复杂的工业产品之一。
典型涡扇发动机结构图
燃气轮机是一种利用高温气体驱动叶轮旋转的高效动力装置,主要用于电力生产、船舶推进和工业驱动等多个领域,具有高效节能和快速响应的优点。
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简称“两机”)是关系到国防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核心装备,也是国家科技实力的重要象征。“两机”同属燃气涡轮发动机技术体系,其核心热力循环与关键部件设计具有共同技术基因,但因应用场景差异形成工程化分支,二者在热端部件上都大量应用高温合金材料及其精密铸件。
高温合金(又称耐热合金或超合金)是一类在 600℃以上高温及复杂应力环境下,能长期保持高强度、优异抗蠕变性、抗氧化性及抗热腐蚀能力的镍基、钴基或铁基特种金属材料。凭借高温稳定性、耐蚀性与服役可靠性等核心优势,高温合金精密铸件作为关键热端部件广泛应用于现代航空发动机、燃气轮机、航天器与火箭发动机等领域,并拓展至核能装置、化工设备、医疗器械及汽车涡轮增压器等民用场景。
作为高端装备领域的关键材料,高温合金产业链的完整性与技术先进性已成为衡量国家工业实力的重要标志。全球范围内,仅有美国、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等少数国家和地区构建了覆盖材料研发、精密铸造至应用验证的完整产业链。其中:美国凭借深厚的技术积淀与产业整合能力,稳居全球领导地位,其产
业生态聚集了 PCC(Precision Castparts Corp.)、Haynes International 等行业头部
企业,在高温合金精密成形技术上占据绝对优势,有力支撑了 F-35 战斗机、波音 787 客机等高端装备的全球领先地位;欧盟国家(如英国 Rolls-Royce、德国Thyssenkrupp、法国 Safran 等企业)通过技术协同与分工合作,形成了覆盖高温合金材料制备、精密铸造及性能测试的产业集群,尤其在航空发动机热端部件的工艺稳定性上表现突出;日本则依托三菱重工、住友金属等企业,在高温合金板材、棒材等基础材料领域具备较强竞争力。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培育出一批规模化的高温合金产业链企业。然而,在高附加值的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精密铸件领域,我国整体技术成熟度较发达国家仍有系统性差距,主要体现在材料性能(如代际落后、纯净度不足)、精密成形工艺(如复杂薄壁铸件良品率低、精度受限)、质量控制(如检测技术落后、稳定性不足)以及高端装备依赖(核心制造设备国产化率低)等方面。在日益复杂的国际环境下,加速推进高温合金精密铸件全链条自主化,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瓶颈,已成为我国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等高端装备制造领域的核心战略任务。
2、高温合金精密铸件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
国家对于“两机”产业自主化发展高度重视,早在 2012 年,我国就启动了“航空发动机与燃气轮机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简称“两机专项”)论证工作;2015 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燃气轮机重大专项(简称“重燃专项”);2016 年,国家“十三五”规划将“两机专项”列为百项重大工程之首;2016 年 5月,为实施国家“两机专项”,中央批准成立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同年 8 月航发集团正式挂牌成立。航发集团的成立打破了以往“一厂一所一型号”的旧式航空工业模式,发动机研发自此不再过多受制于整体飞机制造,实现了“飞发分离”。航空发动机专项将重点聚焦涡扇、涡喷发动机领域,同时兼顾有一定市场需求的涡轴、涡桨和活塞发动机领域,主要研发大涵道比大型涡扇发动机、中小型涡扇/涡喷航空发动机、中大功率涡轴发动机等重点产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深入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将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制造业列为核心竞争力重要内容,明确加快先进航空发动机关键材料等技术研发验证,建设上海重型燃气轮机试验电站等的工作部署。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航空航天发动机及燃气轮机等产业加速发展,高温合金精密铸件作为核心热端部件面临巨大的市场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先进军机规模化列装,为军用航发产业注入体系化驱动力
历经数十年技术攻坚,我国军用航空发动机已实现主力型号的自主研发与批量列装,但在战斗机代际构成上仍显著落后于领先国家。
根据 Flight Global《World Air Forces 2025》发布的数据,2024 年我国军机
数量 3,309 架,排名世界第三,占全球军机的 6%,但仅为美国军机的四分之一。从战斗机代际构成看,我国现役战斗机仍以三代机和四代机为主体,五代机占比显著低于美国;美国已全面换装四代机及五代机,其中五代机规模全球领先。这一差距反映我国航空装备现代化仍处于加速追赶阶段。
“十四五”规划强调,我国要加快加速战略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发展。在“飞发分离”体制深化与“两机专项”政策支撑下,我国一系列新型军用航空发动机相继完成设计定型并进入批产交付阶段,研制周期较传统型号压缩 30%以上。后
续在研型号将构建自主航发谱系,通过“成熟技术列装+前沿攻关”双轨路径,推动军用航发产业从单一型号突破向全谱系自主跃升,为产业链现代化注入体系化驱动力。
(2)民用航发国产化进程加速,驱动行业进入战略机遇期
中国航空发动机领域整体呈现“军强民弱”格局,军用航发已实现主力型号全面自主研发与批量列装;而民用航发仍高度依赖进口——如 C909 支线客机装
配美国 CF34-10A 发动机,C919 干线客机装配美法合资 LEAP-1C 发动机。
根据中国商飞发布的《中国商飞公司市场预测年报(2024-2043)》,未来
20 年预计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接收喷气客机 9323 架,其中单通道客机 6881 架、
双通道客机 1621 架、支线客机 821 架。当前,民用航空发动机国产化进程明显加速,多款型号发动机将在未来几年内适航取证和量产。在技术突破与需求增长的双轮驱动下,我国航发产业将迎来跨越十年以上的长周期战略机遇期。
(3)通用航发市场空间巨大,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需求持续增长
通用航空广泛应用于短途通勤、应急救援、工农林业、警务执法、公务飞行等领域,其动力系统涵盖航空发动机全谱系,是国家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的综合体现,更是航空强国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内通用航空动力市场空间广阔,配套发动机需求持续增长。美国拥有通用
航空飞机 21.3 万架(约占全球总量 50%),通用航空机场 2 万个,持照飞行员
62.4 万人;中国 GDP 达美国 70%,但通用航空飞机数量不及美国的 2%。随着
空域管理逐步开放,中国通航产业规模有望提升至全球 10%。通用航空(有人及无人机)蓬勃发展驱动中小型航空发动机需求持续增长。目前,国内中小型发动机主要研发制造主体是中国航发下属厂所,如中国航发南方工业、中国航发动研所、中国航发东安以及中国航发兰翔等。同时,近年来在国内通用航空产业以及无人机产业发展需求的牵引下,国内民营发动机市场活跃。一批民营企业通过自主研发或技术引进的形式进入中小型发动机市场,其中代表企业包括尚实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宗申航空发动机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安徽航瑞航空动力装备有限公司等。
(4)燃气轮机应用领域不断拓展,拥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燃气轮机都被列为我国能源装备领域的重点发展方向。国家层面提出将集中突破发电用重型燃气轮机、工业驱动用中型燃气轮机、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用中小型燃气轮机的核心技术,并大力发展燃气轮机运维服务能力,以全面推动产业快速发展。
当前,我国燃气轮机主要研制力量来自中国航发、中科院、中船重工以及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等。在重型燃气轮机制造方面,分别以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尔滨电气以及南京汽轮电机为核心形成了燃气轮机产业集群。随着“双碳”目标持续推进与能源结构转型战略的深入实施,燃气轮机的应用场景正不断拓展和深化,主要应用领域包括高效发电与调峰、工业领域动力驱动、分布式能源与综合供能、船舶动力、油气输送及能源储备与调频等。这一系列不断拓展的应用场景,叠加其在清洁低碳、灵活高效方面的显著优势,使得燃气轮机在我国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和实现绿色低碳转型中将发挥愈加关键的作用,发展前景日益广阔。
(5)航天产业蓬勃发展,带动航天发动机市场需求不断增加
航天产业是由导弹、运载火箭、卫星、载人飞船及深空探测器等高端装备为核心的战略性高科技产业。当前,航天产业已成为维护国家安全的战略基石、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引擎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不仅是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更是大国博弈的战略高地。
近年来,全球航天产业与国防军工的联系变得空前紧密,中国航天产业也始终坚持自主化的发展方向。一方面,中国航天产业取得了诸多成就,另一方面,在商业航天相关支持政策的落地以及国家将卫星互联网纳入“新基建”战略的推动下,众多商业航天发射实验争相开展,大量商业卫星星座计划接连被提出,未来五年商业待发射卫星超万颗。国家航天单位与商业航天协同发展,拉动航天产业整体市场规模持续扩张,同时将带动航天发动机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温合金精密铸件在航天发动机领域主要应用在火箭发动机的高温及低温部件,如燃烧室、涡轮泵等。
典型火箭发动机结构图
3、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在高温合金精密铸造领域开展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不断取得突破性成果
2015 年,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签署关于高温合金高端精密铸件的研制及规模化生产的《框架合作协议》,并于 2016 年与上海交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高温材料精密铸造研究团队成员等共同成立上海精铸;2017 年上海精铸设立全资子公司江苏精铸,专业从事高温合金精密铸件的制造,转化上海交通大学在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航天特种飞行器、运载火箭等关键热端零部件的技术研发成果,并进一步研究优化高温合金精密铸件批量化生产工艺。
江苏精铸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在高温合金精密铸造领域多年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了一支富有创业激情和创新能力的技术团队,由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上海市先进高温材料及其精密成形重点实验室专家领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