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站 > 最新消息
股票行情消息数据:

华信永道:2024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公告时间:2025-04-28 21:45:28

证券代码:837592 证券简称:华信永道 公告编号:2025-032
华信永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
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公告内容的真实、准确和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华信永道(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
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 2024 年 12 月 31 日(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
的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一)内部控制评价范围
本次内部控制评价严格按照风险导向的原则确定纳入评价的单位、主要业务和事项。
纳入评价的单位包括:公司及下属控股子公司。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社会责任、内部审计、财务报告与信息披露、资金管理、全面预算管理、投融资管理、销售与收款管理、采购与付款管理、存货管理、生产与成本管理、研究与开发管理、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子公司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控制共计 19 个模块。
评价事项以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规范为理论依据,结合内部控制五要素,以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中规定的领域为基础开展,根据公司的实际业务和管理特点,重点关注了主营业务循环、研发管理循环及职能管理领域。
上述纳入评价的单位、业务和事项涵盖了公司经营管理的主要方面,不存在重大遗漏。
(二)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2024 年公司内部控制评价采用综合评价的模式,将主观评价与客观验证相结合,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访谈、业务单据检查工作:
公司根据实际运营管理情况、战略规划及重点关注领域,制定了共计 18 个主要模块的访谈问卷:经营管理、销售业务、生产业务、采购业务、仓储管理业务、薪酬与人事业务、固定资产、研发业务、货币资金业务、投资业务、筹资业务、税务业务、费用业务、担保业务、业务外包、财务报告、信息系统、会计核算。
1.访谈面向职级在部门经理、部门总监、副总裁、总裁的人员开展上述模块的内控评价访谈及调查。
2.公司审计部门遵循《内部审计制度》《内控手册》,针对主营业务循环、研发管理循环及职能管理领域,制定审计方案、实施内部审计。主要采取抽样验
证的方式,收集相关证据资料,覆盖公司各类控制活动。抽查样本包括合同、会议纪要、审批文件、系统流程、会计凭证等资料,对公司内控体系进行综合的评价和分析,确保内部控制评价的客观性和有效性,并综合形成年度内控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3.本年度公司聘请容诚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对公司内部控制进行独立审计。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依据及内部控制缺陷认定标准
公司内控部门根据我国上市公司内控体系规范要求,持续完善公司《内控手
册》,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累计梳理出公司 293 个风险点、277 个风险控
制措施、62 项内控制度。公司依据上述标准及公司内控评价程序的相关规定,定期组织开展内部控制评价工作。
公司董事会根据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对重大缺陷、重要缺陷和一般缺陷的认定要求,结合公司规模、行业特征、风险偏好和风险承受度等因素,区分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研究确定了适用于本公司的内部控制缺陷具体认定标准,标准如下:
类型 财务报告 非财务报告
1.重大缺陷 1.重大缺陷
包括但不限于与以下程度相当的其 (1)运营方面:完全忽视法律规章
他事项: 约束,在经营管理工作中违法行为
(1)发现董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 特别严重,且情节是否恶劣,造成
定 员在公司管理活动中存在重大舞 公司日常经营管理活动中断或停
性 弊; 止,且导致注册会计师出具无法表
标 (2)发现当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 示意见或否定意见的审计报告;

错报,而内部控制在运行过程中未 (2)法规方面:严重违规并处以重
能发现该错报; 罚或承担刑事责任;
(3)公司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门 (3)声誉方面:负面消息在较大区
对内部控制的监督无效; 域流传,对公司声誉造成重大损害;
(4)控制环境无效; (4)业务控制方面:重要业务缺乏
(5)一经发现并报告给管理层的 制度控制导致业务管理失效;
重大缺陷在合理的时间内未加以改 (5)内控缺陷整改方面:内部控制
正; 评价的重大缺陷未得到整改。
(6)因会计差错导致公司受到证 2.重要缺陷
券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 (1)运营方面:漠视公司经营管理
2.重要缺陷 各项制度和法律法规的要求,工作
包括但不限于与以下程度相当的其 中存在利用职权谋取非法利益的违
他事项: 法行为,严重影响日常经营管理活
(1)关键岗位人员舞弊; 动的效率和效果,且导致注册会计
(2)合规性监管职能失效,违反法 师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规的行为可能对财务报告可靠性产 (2)法规方面:违规并被处罚;
生重大影响; (3)声誉方面:负面消息在行业内
(3)已向管理层汇报但经过合理 流传,对公司声誉造成较大损害;期限后,管理层仍没有对重要缺陷 (4)业务控制方面:重要业务的制
进行整改。 度系统性失效导致业务管理部分失
3.一般缺陷 效;
除重大缺陷和重要缺陷外的其他缺 (5)内控缺陷整改方面:内部控制
陷。 评价的重要缺陷未得到整改。
3.一般缺陷
(1)运营方面:依法合规管理意识
薄弱,经营和管理知识不足,在工
作中存在怠于行使管理职责,消极
不作为及制度执行不到位等现象,
影响日常管理活动效率和效果,对
公司经营管理目标造成较小影响;
(2)法规方面:轻微违规并已整
改;
(3)声誉方面:负面消息在公司内
部流传,公司的外部声誉未受到较
大影响。
1.重大缺陷 1.重大缺陷
合并财务报表的差错金额: 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金额:
(1)≥资产总额的 5%,且绝对金 ≥资产总额的 5%,且绝对金额超过
额超过 500 万元; 500 万元。
(2)≥收入总额的 5%,且绝对金 2.重要缺陷
额超过 200 万元。 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金额:
2.重要缺陷 资产总额的 2%≤直接或间接损失的
合并财务报表的差错金额: 金额<资产总额的 5%,且绝对金额
定 (1)资产总额的 2%≤差错金额< 超过 300 万元。
量 资产总额的 5%,且绝对金额超过 3.一般缺陷
标 300 万元; 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金额:
准 (2)收入总额的 2%≤差错金额< 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金额<资产总额
收入总额的 5%,且绝对金额超过 的 2%,且绝对金额超过 150 万元。
150 万元。
3.一般缺陷
合并财务报表的差错金额:
(1)差错金额<资产总额的 2%,
且绝对金额超过 150 万元;
(2)差错金额<收入总额的 2%,
且绝对金额超过 100 万元。
(四)公司内部控制基本框架评价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规定,公司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应当包括下列五要素: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对这五个要素进行全面评价,本公司内部控制体系的建立和实施情况如下:
1.内部环境
(1)治理结构
结构和议事规则,明确决策、执行、监督等方面的职责权限,形成科学有效的职责分工和制衡机制。
1) 制定了《股东会议事规则》,对股东会的性质、职权及股东会的召集与通知、提案、表决、决议等工作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该规则的制定并有效执行,保证了股东会依法行使重大事项的决策权,有利于保障股东的合法权益。
2) 公司董事会由 9 名董事组成,设董事长 1 人,独立董事 3 名。下设战略
委员会、审计委员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提名委员会和董事会办公室;专门委员会均由公司董事、独立董事担任。公司制定了《董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制度》《独立董事专门会议工作制度》《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制度》《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制度》《董事会薪酬与考核委员会制度》《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制度》,规定了董事的选聘程序、董事的义务、董事会的构成和职责、董事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程序,各专门委员会的构成和职责等。上述制度的制定并有效执行,能保证专门委员会有效履行职责,为董事会科学决策提供帮助。
3) 公司监事会由 3 名监事组成,其中 1 名为职工代表。公司制定了《监事
会议事规则》,对监事职责、监事会职权、监事会的召集与通知、决议等作了明

华信永道相关个股

天天查股:股票行情消息 实时DDX在线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十大股东 最新消息 超赢数据 大小非解禁 停牌复牌 股票分红数据 股票评级报告
广告客服:315126368   843010021
股票站免费查股,本站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沪ICP备1504393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