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钢股份: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关于2024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公告时间:2025-03-26 17:10:55
证券代码:600282 证券简称:南钢股份 公告编号:临 2025-017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召开情况的公告
本公司董事会及全体董事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法律责任。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钢股份”或“公司”)于 2025 年 3
月 26 日(星期三)上午 10:00-11:30 通过上证路演中心视频结合网络互动形式方式,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证路演中心(网址:http://roadshow.sseinfo.com/)召开了公司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公司董事长黄一新、总裁祝瑞荣、独立董事潘俊、总会计师梅家秀、董事会秘书唐睿出席了本次业绩说明会。本次业绩说明会由公司董事会秘书唐睿主持。
公司本次与投资者交流如涉及对行业的预测、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等相关内容,不能视作公司或管理层对公司发展或业绩的保证,公司将根据相关要求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请广大投资者注意投资风险。
本次业绩说明会的主要内容详见附件。
特此公告
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
二○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附件: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业绩说明会主要内容
一、公司 2024 年经营和财务状况
2024 年,公司全体员工斗志昂扬、奋勇争先、创新破题,聚协同、促乘长,抓机遇、抢出口,降成本、提品质,企业经营发展韧性十足。公司克服市场波动大、检修多等压力,以“效益最大化、综合运行成本最低”为中心,通过紧贴市场,敏捷响应,实现检修、生产高效联动,推进智能制造和智慧运营,全流程有序管控,实现了生产系统的安全、平稳、有序和过程效益贡献最大化。公司钢材
产量 933.65 万吨、销量 932.93 万吨。实现营业收入 618.11 亿元,同比下降
14.7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22.61 亿元,同比上升 6.37%;加
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8.59%,同比增加 0.47 个百分点。截至 2024 年末,公司
总资产为 691.07 亿元,比上年度末下降 5.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260.28 亿元,比上年度末下降 1.94%。
二、业绩说明会主要问题及回复情况
(一)征集问题回答
1、钢铁产业是我国重要基础性产业,作为从传统钢企转型升级的典型代表,公司是如何焕新传统钢铁企业的?
答:近年来,南钢股份经营韧性突出,以主业“精特”、产业“新质”、“高、智、绿”融合发展锻造高韧性乘长新优势。焕新传统钢铁行业,公司深刻体会到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连续多年保持 3%以上,建立了国际级、国家级等“2+4+7+N”开放式高端研发平台架构。通过与全球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获得了众多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主持或参与制定了大量国家、行业标准。依靠持续的科技创新,围绕“生产一代、储备一代、研发一代”战略推进,专用板材向高端产品研发领域持续发力,特钢长材深化品种结构调整,加速推动向精品特钢的转型发展,公司为大国重器提供关键材料,打造出世界级的产品矩阵。数字化转型是关键路径:公司围绕“一切业务数字化,一切数字业务化”的战略路径,积极探索新技术导入、新场景拓展和新模式应用,加快智改数
转网联,实数融合创新。公司现已形成“一脑三中心”的整体布局,铁前一体化、板材全流程智能制造中心及能源管控一体化中心建成投用,实现了数字化应用覆盖生产制造的全过程和运营管理决策的全领域。公司积极探索大模型场景应用,将持续优化智能化、数字化人才培养体系,大力培育数字化人才队伍。绿色发展是必然选择:公司以打造“全球绿色钢铁的先行者”为目标,将低碳绿色循环发展作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投资超低排放改造和生态保护,建成了一批先进的环保治理设施,通过“有组织”“清洁运输”“无组织”的全流程、全工序超低排放验收审核,公司系江苏省首家且连续两年上榜环保绩效 A 级的“长流程钢铁”企业。公司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实现节能减排,还通过研发绿色产品,助力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推动全产业链低碳转型。后续,公司将积极构建“N-ZERO”零碳三大体系,通过低碳工艺技术体系、清洁能源体系、绿色产品体系推动公司从“碳冶金”迈向“零碳冶金”,从“碳流程”转变为“无碳流程”。产业协同是重要支撑:公司围绕“一体三元六驱动”核心战略,积极构建以“精”和“特”的钢铁业务为核心+战略新兴产业的相互赋能的复合产业链生态系统,聚焦产业发展和价值增长。
2、近期海外关税政策频发,对公司 2025 年海外业务有何影响,公司有何
考虑和举措?
答:近期多个国家对中国钢铁产品进行关税、反倾销调查,这将对中国钢材出口造成不利影响。在国内粗钢表需下滑的背景下,国内钢铁行业竞争激烈,内销面临挑战。从钢材出口数据看,中国对美国直接出口的钢材约 89 万吨,占钢材总出口量约 0.8%,关税对直接出口冲击有限。但中国同时通过越南、墨西哥等国家以转口贸易形式出口,可能面临较大影响,中国出口业务与产业链上下游的供需平衡将受到挑战。从上游原料端来看,铁矿石、煤焦可能因钢材产量降低面临销售压力。从下游需求端来看,国外用钢企业可能因关税增加而减少对中国钢材产品的依赖,进而影响中国出口订单。
2024 年,公司蔚蓝集团 650 万吨焦炭产能,已有 9 座焦炉投产,第 10 座
焦炉将于近期投产,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印度、欧洲和南美等主要焦炭进口地
区。印度于 2024 年 12 月 26 日发布命令,将从 2025 年 1 月 1 日起,对进口的
低灰冶金焦实施为期六个月的进口配额限制。其中,对印度尼西亚焦炭进口配额为 6.6 万吨,对全球焦炭供应格局产生影响。
面对挑战,公司应对举措一是坚持“高效率生产、低成本智造”,持续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竞争力。二是继续优化产品结构,加大高附加值品种的产能,扩展优质客户群体,稳健提升国内外市场份额,不断创新差异化个性化服务模式、持续改善客户体验。三是拓展新兴市场,积极响应国家战略,盯紧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和项目一起走出去,提升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加大对东盟、中东、拉美等沿线国家的出口。四是动态做好市场研判,科学制定采购、营销、库存、生产等工作,利用好金融衍生品工具,对冲价格波动风险。
蔚蓝集团在提高产量的同时,要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管理流程,提升产品质量和加大市场开发力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巩固在全球焦炭市场中的地位。
3、2024 年 6 月南钢股份更换了会计师事务所,从天衡会计师事务所变更
为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对公司 2024 年年报期初余额数的审计您是否认可?
答:根据与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沟通反馈,由于 2024 年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首次承接南钢股份年报审计业务,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 1331号——首次审计业务涉及的期初余额》相关规定,需对 2024 年期初余额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一是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师与前任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充分沟通,查阅前任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工作底稿;二是阅读上年度财务报表和前任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三是确定上期期末余额是否已正确结转至本期,或在适当的情况下已作出重新表述;四是与确定期初余额是否反映对恰当会计政策的运用,通过实施分析程序,识别是否存在重大或异常的波动,并对差异原因进行调查分析;五是区分不同类型的报表项目,采取不同的方法获取有关期初余额的审计证据。如函证期初银行存款、借款及往来余额,检查期初银行对账单、借款合同,检查本期回款或结转以确认期初债权金额准确性,检查本期付款或结转情况以检查期初债务准确性及完整性等,检查长期资产期初
入账资料,结合现场监盘以核实资产的真实性、准确性。
通过实施上述审计程序,立信会计师事务所认为公司期初余额不存在对本期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错报;期初余额反映的恰当的会计政策在本期财务报表中得到一贯运用,未发生重大变化。
4、2024 年,海外经济增长乏力,国内钢铁行业亏损加剧。在这种背景下,
南钢业绩依然保持韧性,在极致降本方面是如何“深化内功”的,取得成效如何?
答:2024 年国内钢铁行业处于“去价格-去利润-去产量-去产能”四个去化阶段交织共存局面,行业博弈加剧“内卷”,面对钢铁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全面压缩的挑战,南钢聚焦“精”与“特”的理念,围绕“S 端触顶、M 端登顶、C 端置顶,打造高质、高效、柔性、低成本制造能力”战略打法,积极开展全流程寻优,持续对标行业内的先进企业,纵深推进提质增益、技术攻坚,助推极致降本。
一是持续深化对标管理机制,助推公司降本增益。常态化的对标先进、比学赶超是公司一直坚守的优良传统。近年来,公司总结形成了对标管理的“五步循环法”,先后同国内 30 多家钢厂建立了铁-钢-轧全工序常态化的对标交流机制,与钢协成本网、对标挖潜成员单位等保持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关系。去年以来,公司先后组织了铁水成本、钢后加工成本、废钢管理等专项对标实践,成果较显著,为公司极致降本、提升经营能力提供助力。
二是深入推进智能生产、智慧运营、智慧互联和数字服务等领域建设,助力生产运营效率提升和极致降本。2024 年,公司从感知智能、大模型探索,逐步迈向全局智能,用大模型重塑钢铁制造新模式,“智改数转”为精准精益深挖潜力提供了“新质动能”。
三是公司始终坚持并加力推进在工艺、技术、装备、管理等全方面创新,在关键指标降本,探寻最优解降本、强化工序衔接平衡等方面再获新突破,M 端竞争力持续提升。铁前:兼顾高炉稳定与成本最优,持续优化用料结构、降低高炉消耗,铁水质量稳定性显著提升,工序加工成本持续降低;钢后:精准识别客户需求,聚焦降低钢铁料消耗、合金工艺降本、提高成材率等各项攻关,吨钢工序
成本持续下降。
2024 年,公司生产系统紧扣效益最大化和综合成本最优化核心目标,燃料比、喷煤比、热装热送率等 20 项指标创历史纪录,成材率、工序能耗等 21 项指标排名前三,烧结返矿率、钢坯合格率等 44 项指标取得进步,总体 M 端工序成本同比下降 17.46 亿元,有力保障了公司经营业绩稳定有韧性。
5、钢铁行业即将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同时,明年起欧盟正式实行 CBAM,公司有哪些应对措施?
答:从顶层架构来看,董事会下设战略与 ESG 委员会,并成立“低碳及能源战略委员会”,由高级管理层、相关部门负责人和外部专家组成,负责保障统筹推进公司低碳及能源相关工作,助力“双碳”战略落地。
在构建科学低碳转型体系的基础上,公司确立了 2030 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 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实施“碳十条”行动纲和六条技术路线,构建“N-ZERO”零碳三大体系。同时,公司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多部委发布的节能降碳文件,围绕中国钢铁工业协会“极致能效工程”,制定“极致能效三年行动计划”,开展“六大”节能攻关。
在双碳能力建设方面,开展碳管理调研、碳排放源识别和绩效基准值设定、碳管理体系文件制定、碳管理体系运行、内部评审和内部碳定价等工作,从“0”到“1”搭建碳管理体系并完成贯标,顺利通过审核,已获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
所颁发的 EATNS 碳管理体系评定证书。此外,公司获 ISO 14064 温室气体核查
声明。
公司多款产品获绿色认证,如 ISO 14067 产品碳足迹认证、IS0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