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工科技:002006精工科技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41105
公告时间:2024-11-05 15:33:55
证券代码:002006 证券简称:精工科技
浙江精工集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编号:2024-006
□特定对象调研 □分析师会议
投资者关系活动 □媒体采访 □业绩说明会
类别 □新闻发布会 ■路演活动
□现场参观 □其他
参与单位名称 详见附件
及人员姓名
时间 2024 年 11 月 4 日
地点 15:00-16:30 腾讯线上路演
上市公司接待 孙国君、黄伟明、金超
人员姓名
一、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精工科技始创于 1992 年,2004 年于深交所上市。公
司以碳纤维全链高端装备及先进复合新材料为核心业务;
依托公司卓越的研发设计和智能制造能力,大力发展空天
经济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再生产业;持续引领智能建机、
智能纺机、智慧电源产业革新;目标是打造成为世界一流
的新材料及专用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公司专注定位
高端集成装备技术的引领者与产业升级的推动者,集装备
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技术服务于一体,拥有 1300 多项
专利、技术成果,先后承担实施 100 多项国家、省、市、
投资者关系活动 区科研项目,成功开发 150 余种高尖端、高附加值的产品,
主要内容介绍 诸多细分产品占据市场主导地位。
二、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基本情况
本次发行的发行对象为不超过 35 名符合中国证监会
规定条件的特定对象。本次发行定价基准日为发行期首
日,发行价格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公司股票
交易均价的 80%;发行股票数量不超过发行前公司股本总
数的 30%,即不超过 136,548,000 股(含本数)。
本次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拟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94,300.19 万元(含本数),扣除发行费用后的募集资金
净额拟投资于:碳纤维及复材装备智能制造建设项目、高
性能碳纤维装备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均围
绕公司现有主营业务开展。
三、现场互动交流
1、公司前三季度收入有所增长但业绩有所下降,分析一下业绩下降的原因
公司 2024 年 1-9 月合并营业收入 11.81 亿元,比上
年同期增长 5.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73 亿元,同比下降 47.96%,主要原因为:1、因碳纤维产业需求短期结构性调整影响,下游客户的投资项目进度阶段性放缓,使得碳纤维装备收入三季度有所下降;2、公司毛利率相对较低的智能纺机专用装备收入大幅增加,摊薄了整体毛利率;3、公司募集资金项目已开始前期投入工作,厂房基建等工作已陆续开展,需要投入部分自有
资金;4、公司 2024 年 1-9 月研发费用支出 7855.85 万元,
同比增长 18.34%,研发费用的投入增加也使得公司经营业绩有所下降。公司将在年内接下来的 2 个月时间内积极拓展海内外市场,加快落实已生效订单的实施进程和客户应收款的回收,全力冲刺公司 2024 年经营目标的实现。
2、公司各产业销售占比情况
2024 年 1-9 月,公司碳纤维系列装备营收占比为
36.8%,去年同期为 44.6%,占比有所下降;智能纺机营收占比 30%,去年同期为 14%,有较大幅度的提升;智能建机营收占比 12.31%,去年同期为 10.81%,基本持平。
3、公司在手订单执行情况
截至目前,公司在手订单共 13 条,合同总额超 20 亿,
均在执行中。部分客户受近期碳纤维整体行情影响,项目执行进度有所放缓。目前,公司在努力加快在手订单的执行的同时,专人专项有序推进合同货款的回收工作。
4、未来是否存在应收账款大额坏账情况
公司目前应收款比例较高的主要是公司碳纤维产业的长期战略合作客户(含国企客户),风险可控,不存在应收款大额坏账的情况。同时,公司也不断加强资金流动性管理,启动应收款专项清收工作,以确保公司资金及时回笼,降低坏账风险,维护公司的财务健康。
5、请问公司原丝装备销售情况?
在原丝装备领域,国内市场目前的供应还是依赖进
口。精工科技通过多年技术储备和技术测试,已具备了原丝装备的成套设计、生产制造能力。目前原丝成套装备正在进行样机研制,未来可推向市场。而原丝装备中的纺丝装备已实现签单,计划向东华能源销售(2 条 5,000 吨级),目前合同执行中。
6、公司今年碳纤维海外业务拓展情况?
目前,公司碳纤维核心设备已出口韩国晓星及晓星越南基地,正在与东欧、中东、韩国、日本、土耳其、沙特等海外地区客户就整线装备销售进行洽谈中,海外整线装备订单有望实现突破。
7、公司在复材装备领域的布局及拓展情况是怎样的?是否有涉及碳纤维三维编织机?
在复材装备领域,相关设备呈现出个性化、多样化的特点。公司已具备单工位/多工位复材缠绕装备、拉挤设备等复材装备的生产能力,并实现了市场化销售。目前,公司已成立碳材装备事业部、碳材应用事业部,在船舶等复材下游应用领域与客户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与深圳协同创新高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目前复材 3D打印装备、铺丝装备、三维编织机等复材装备已经在开展试制等相关工作。
8、公司碳纤维设备的竞争优势有哪些,目前是否有竞争对手?
公司是国内首家完成高性能碳纤维生产线全国产化的装备制造商,也是目前唯一一家具备碳纤维生产线整线设计、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厂家、国内碳纤维核心设备出口的唯一供应商。
9、怎么看待目前碳纤维市场过剩这个问题?
碳纤维行业是国家战略性行业,作为新材料,在民用军用中的使用广泛,且具有较强的不可替代性,下游需求空间广阔。近期表现出的短期市场过剩的情况,主要为T300-T400 等级的碳纤维,T700 以上等级碳纤维仍主要依赖进口,远远未能满足市场需求。目前,国内原丝产量不足,导致碳纤维价格仍处在相对较高的位置,且下游应用端尚需验证和渗透的时间,碳纤维下游在风电叶片对玻纤材料的替代、压力容器、航空航天、汽车、船舶等领域都有很大的空间,只是从碳纤维落到应用端需要一定的验证
周期,现在渗透率还没有上来。
目前公司已构建原丝装备、碳化装备、复材装备“三位一体”的碳纤维产业总体布局,未来公司将以客户为中心,持续进行技术革新,帮助客户降低运营成本,让客户在品质不断提高的同时,持续降低碳纤维价格,真正让碳纤维行业实现良性发展,把碳纤维打造成为具有广泛替代性的、竞争力极强的产业。
10、明年对公司业绩贡献最大的还是碳纤维产业吗,公司是否有其他新的业绩增长点?
目前,公司碳纤维“三位一体”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并开始发力,随着后续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公司在碳纤维领域后续将有较好的表现,未来几年,碳纤维产业仍将是公司核心产业。
同时,公司 2023 年凭借多年技术经验积累,快速进
入了循环再生装备领域。公司已与废纺领域龙头企业浙江建信佳人新材料公司签署了销售合同,合同金额 3.2 亿。公司向建信佳人提供年产 5 万吨的聚酯回收生产线,能够实现 8,000 小时连续运行,回收利用率高。公司聚酯回收生产线主要由解聚、聚合、树脂生产、电仪控制等系统组成,可实现从废旧纺织 PET 到再生新材料 PET 的绿色闭合循环。
2024 年 10 月 28 日,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
议,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就组建中国资源循环集团作出重要指示,相信在国家政策支持和公司的努力下,公司将在循环再生装备领域闯出一片新的天地。
11、近期看到公司在低空经济有所布局,目前情况及未来布局情况
公司早在 2004 年前后就涉足过无人机产业,后续一
直将其作为公司的储备产业在培育。近期,公司凭借在碳纤维领域多年积累的优势,以公司碳纤维复合材料为抓手,重点发展低空经济产业。公司先后与万丰集团、亿维特、捷一科技等空天(低空)企业开展合作或交流,加速推进低空经济产业布局。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夯实、迭代碳纤维全产业链装备的自主创新与智能制造优势,通过提升公司精密加工能力,与已具有成熟技术的企业合作的模式,尽快进入碳纤维复合材料制品的生产,通过“装备引领、材料协同、应
用支撑”的全新发展模式,全面布局空天经济领域,竞逐新赛道,打造新引擎。
12、公司除了碳纤维产业,在新能源、智能建机、智能纺机等产业有什么规划?
公司未来的战略定位是以碳纤维全链高端装备及先进复合新材料为核心业务;依托公司卓越的研发设计和智能制造能力,大力发展空天经济产业、绿色低碳循环再生产业;持续引领智能建机、智能纺机、智慧电源产业革新;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新材料及专用装备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对于智能建机和智能纺机等产业,未来将持续加大技术突破,使产品更加自动化、智能化,引领和革新上述产业的发展。同时,公司也将持续坚持国内国外双轮驱动发展战略,持续开拓上述产业的海内外市场。
13、公司员工持股计划今年的完成度及明年的展望?
为进一步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公司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地将股东利益、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经公司 2024 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公司决定实施本次员工持股计划,目前本次员工持股计划已顺利完成员工缴款认购工作,各项工作均在积极有序推进中。
根据公司阶段性发展目标和中长期战略规划,公司设定了本次三年期的员工持股计划业绩考核目标,既:2024-2026 年三个会计年度,第一个解锁期,公司 2024年扣非净利润不低于 1.84 亿元;第二个解锁期,2024 年、2025 年扣非净利润之和不低于 4.14 亿元;第三个解锁期,公司 2024 年、2025 年、2026 年扣非净利润之和不低于7.13 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 25%。基于公司的行业地位和目前的订单储备、技术储备等,公司对此目标的实现充满信心。
14、公司后续怎么加强成本费用管控实现降本增效
公司积极开展精益管理提升月等活动,通过推进管理数字化、制造精益化、运营流程化等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