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股票站 > 最新消息
股票行情消息数据:

杭州银行:2025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公告时间:2025-08-29 16:48:05

2025 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问答实录
(根据录音整理)
会议时间:2025 年 8 月 28 日 15:00-16:30
会议方式:视频直播
杭州银行参会人员:董事长宋剑斌先生、独立董事刘树浙先生、副行长陈岚女士、副行长潘华富先生、副行长张精科先生、副行长章建夫先生、业务总监兼董事会秘书王晓莉女士
外部参会人员:投资者、分析师
记录人:杭州银行董事会办公室
【提问 1】中小投资者:公司在实现转股后资本充足率得到
了进一步提升,管理层是否有进一步提升分红率的计划?是否有2025 年度中期分红的指引?
王晓莉董事会秘书:感谢投资者的提问,第一个问题先由我来回答。今年,在投资者的支持下,杭银转债 150 亿元已经顺利完成了转股,二季度末本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提升至 9.74%,为我行进一步加大服务实体经济的投放力度打下了坚实的资本基础。虽然杭银转债完成转股后,杭州银行总股本增长至 72.5亿股,但是考虑到新老股东共享同等回报的原则,我们在实施2024 年度分红时还是保持了每股分红金额不变,没有因为股本的扩大而摊薄每股分红的金额,现金分红总额达到了 42.5 亿元,同比增长 38%。
分红来自于利润,资本的充实也为创造更好的效益带来了更多可能性。本行积极响应落实新“国九条”等制度要求,助力以投
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建设,给予投资者可预期、有吸引力的投资分红回报。自上市以来,杭州银行一直坚持规模、效益、质量协同发展,现金分红和净利润增长相匹配的原则,从 2025 年上半年的数据来看,净利润增幅达到了 16.66%,仍然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也是保障股东利益的根本,当然也是分红的基石。
对于中期分红的安排,在 2025 年 4 月,我们在《估值提升
计划暨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的公告当中,已经明确原则上每年实施两次现金分红,以确保股东回报水平和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提升相协调。2025 年 6 月,本行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提请股东大会授权董事会决定 2025 年度中期利润分配方案的议案》,将适时实施 2025 年中期分红。具体的方案将由公司董事会制定。
【提问 2】中小投资者:公司定增进展如何?定增股份如何
定价?公司公告称定增发行数量不超过 9 亿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 80 亿元,是否意味着公司将以低于每股净资产的价格来增发股份?
王晓莉董事会秘书:再次感谢各位中小投资者对公司的关注
和支持。在定增申报的流程方面,本行已于 2025 年 4 月 11 日召
开董事会,审议通过了定增方案的延期议案。这是一次常规性的
工作,确保定增工作的延续性。上述议案已经在 2025 年 6 月 25
日召开的 2024 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目前尚未向上海证券交易所进行申报。
在发行定价方面,根据本行已公告的定增方案,发行价格主
要决定于两个因素,一个价格是定价基准日前 20 个交易日(不含定价基准日)本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交易均价的 80%;第二个价格是发行前本行最近一期末经审计的归属于母公司普通股股东的每股净资产。根据这两个价格的孰高者来确定定增价格,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来看,定增价格不低于每股净资产。
在再融资需求方面,下一步本行也将积极研究学习资本市场的政策,在新一轮“十五五”规划的基础上,以多种形式适时稳步地进行资本补充,以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
【提问 3】交银施罗德基金赵尹铭:请教一下管理层,在当
前银行业面临“资产荒”背景下,作为非常优秀的城商行,怎么权衡增速与定价?往下半年看,在对公信贷投放上怎么摆布?以及往未来中期看,未来三年保持双位数扩表增速是否可持续?
宋剑斌董事长:交银施罗德的研究员,您好!您提出了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们有这么几个想法,我们做个交流。
第一个想法,就是在目前的市场情况下,我们要尽力保持“量、本、利、险”的平衡和协调发展。就是我们的规模、成本、利润和风险要协调发展,其中起主导作用的还是规模和风险的关系。杭州银行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们总结的经验,对于风险可控的业务,我们积极去做、多做;对于风险不可控的业务,不做;对于看不清的业务,少做,使得业务的发展能够保持在一个可持续的状态下,也就是我们内部经常讲的一句通俗的表述,就是“不以风险来换发展”。实际上,风险也是换不来发展的,风险上升是一个比较糟糕的发展状态。

企业贷款和零售贷款是我们信贷资产的主体。从上半年或者说近两年的情况看,企业信贷的需求还是要大于零售信贷,主要是因为零售信贷的很大一部分在住房按揭,大家知道当前住房销售的速度比前几年明显放缓了。从企业信贷来说,按照监管口径,上半年杭州银行的制造业贷款比年初增长了 23%,科技类贷款比年初增长了 21%,这两类贷款是当前我们投放的一个主要方向。当然,城市建设业务也是增长的,它的体量比较大。
我们的零售信贷包括消费贷和按揭业务,与年初持平,略有增长。随着“促消费”政策的落地,杭州银行也在积极地布置场景消费的信贷工作,希望在消费信贷上能有进一步的提升。
刚才您的问题,关于未来的扩表增速。在前几次的业绩说明会上,我们也探讨过,就是对于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市场,它的增长状态应该是有所区别的。我们感觉当前的市场环境下,和杭州银行发展阶段相匹配的增长速度,10%~20%都是合理的,这也是我们内源资本补充可以支撑的增长,就是通过利润的留存也能支撑 10%~20%的增长,尽量使得资产的扩张是一条“轻资本”的路径。
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一季度的规模增长快一些,二季度略有放缓。三季度,七八月份一般也是一个淡季,但是我们在九月份也会适当加大信贷投放力度。从全年来看,还是力求按照年度的预算,与当前经济发展速度相匹配,实现一个合理的增长水平,就是我们常说的要保持量的合理增长和效益的有效提高。
您的问题非常有战略意义,这也是当前我们管理层面临的比较大的一个考验。我就反馈这些,不知道有没有回答好您的问题。
【提问 4】睿远基金黄云昊:我们看到这几年杭州银行对实
体企业的贷款投放是增加的,我有两个问题:一是能力建设方面,比如从总行层面,如何加强实体企业贷款的投放和风控能力?从分支机构角度,如何调整业务结构,加强前线人员能力?二是从财务层面,预计从长期看,这种向实体企业的转型会对杭州银行ROE 有什么影响?
宋剑斌董事长:谢谢。您的问题和刚才交银施罗德提出的问题是有联系的。我们是这么考虑对于实体企业的信贷投放。
第一个想法,还是要拓展客户。拓客展业是我们首要考虑的,无论是实体经济的企业、个人消费者、财富客户还是个体经营户,还是一些服务行业、机构客户,其中实体企业客户是我们拓客展业的一个中心、一个重点。那么,在拓客展业上主要是要做好三个方向还有五大产业,就是渠道客户、战略客户、供应链客户三个方面以及智能物联、生物医药、高端装备、新材料、绿色能源等五大产业。
第二,实体经济客户是我们信贷投放的一个重点,信贷是实体经济客户服务中的一个重点,除了信贷之外,现在还特别强调要综合服务,因为通过综合服务,我们才能平衡好刚才提到的“量、本、利、险”的关系。如果单纯做信贷投放,在当前的利差环境下,尤其是在部分竞争比较激烈的市场当中可能就平衡不好成本、风险和效益的关系,所以现在我们不断提倡要做好综合服务,来达到降本增效的目的,也就是刚才我和大家交流的追求业务的可持续、信贷投放的可持续。如果一类贷款长期不盈利,就难以做
到可持续,也不符合当前“反内卷”这样的导向。那么在综合服务上,杭州银行前几年有个“六通六引擎”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从今年开始,我们把“六通六引擎”当中的七项产品作为重点,分别是“财资通”“政务通”“票证通”“投融通”,主要是通过数字化的平台服务,另外还有“汇交易”“易收盈”和“薪易宝”,主要是围绕票证函业务,围绕做外汇、做结算、做代发这样一些中间业务提供好综合服务,来平衡当前利差缩小的这么一个现实状况。实际上,从上半年的半年报来看,这个效果也是比较明显的。上半年我们的净利息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存款成本的下降。同时,营收增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服务性收入的提高。
第三点,就是要增强我们产业团队的能力。在杭州银行的一线经营机构里,我们把零售团队、产业团队,包括其他团队,做了一些区别,其中产业团队是我们当前重点充实、加强的这么一支基础力量。从总行来说,加强行业研究,对团队数智赋能、培训,现在也在积极推动 AI 助理的开发。在业务的作业方式上,也在推行“铁三角”,就是客户经理、风险经理和产品经理的组合,通过这些方式帮助分支机构适应新的业务结构调整的需要。
从财务上来说,这样转型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我们要把影响因素分离出来看,如果把规模和息差变化分离出来,仅仅看业务结构变化这个因素,我们要尽量减少它对于财务效益的负面影响,就是从整体上要坚持“轻资本”的战略,服务性收入、票证函业务的资本占用相对较轻,同时不片面追求规模的扩张。
对刚才交银施罗德的问题,刚才我回应对我们管理层的一个挑战,就是能不能有一定的定力,在规模扩张不那么快或者说比
较合理适度的情况下,来保持好效益、风险的平衡。规模是必要的,是一个企业发展成长的主要特征,但是规模在有些时候、有些场合、有些阶段也会带来一些误导,我们希望是“轻资本”的发展路径,是一个“有效益”的增长方式,是一个“可持续”的发展状态。所以从主观上,在我们的业务摆布上,我们是希望尽量保持ROE 的水平,至少要做到 ROE 不能过快的回落。
【提问 5】摩根士丹利徐然:我还想追问一下制造业和科技
贷款的定价问题。一是制造业和科技贷款发放如何平衡需求和“反内卷”?目前实体类、科技类贷款利率低,会不会成为“赚了口碑但不赚钱”的业务,我们行有什么方法提升制造业贷款和科技贷款的盈利性?第二个问题,杭州银行将如何管理和评估制造业贷款和科技贷款未来的风险?
张精科副行长:感谢徐首席的提问。我想您的第一个问题是想了解,银行如何在低利率环境下,既能服务好实体经济又能实现可持续性盈利。这不仅是行业分析师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经营机构行长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国家大力引导商业银行服务制造业和科技型企业,在这些优质实体企业的竞争上也确实存在“内卷”现象。不过今年以来,人民银行通过对贷款定价实施自律机制,为贷款端定价提供了最低保护,同时有序引导存款端定价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银行的净息差水平。单纯看制造业和科技贷款的定价,它确实不高,因为贷款定价是市场竞争形成的,我们采取的策略是随行就市。既然定价端没有上升空间,我们就要做好成本分析和
降本工作。信贷业务的成本结构主要是由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成本和管理成本组成。我们资本成本在会计报表上不体现,管理成本基本上是固定的,所以我们信贷的边际成本主要由资金成本和风险成本组成。所以实体贷款盈利的两个基本逻辑:一是要降低资金成本,策略上重点要做结算、做活期。二是要控制风险,控制风险在第二个问题再谈。
另外资产投放的背后是客户经营。在董事会的领导下,我们特别重视客户经营,通过多产品应用提高综合收益。比如在科技金融层面,我们始终秉持与客户共同成长、分享客户成长收益的经营理念,通过“做早做小”,重点支持成长型、科技型企业,获取低成本资金。我们科技金融专营机构贷款和活期存款占比基本保持 1:1,整体上看做科技贷款也能赚钱。在制造业层面,我们向优质制造企业提供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票证函的应用提升中收,同时加快信贷资产流转,利用司库、财资等数字化产品增加粘性,通过代发工

杭州银行相关个股

天天查股:股票行情消息 实时DDX在线 资金流向 千股千评 业绩报告 十大股东 最新消息 超赢数据 大小非解禁 停牌复牌 股票分红数据 股票评级报告
广告客服:315126368   843010021
股票站免费查股,本站内容与数据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沪ICP备15043930号-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