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和材料: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度评估报告
公告时间:2025-08-26 19:01:28
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方案的半年
度评估报告
为践行“以投资者为本”的上市公司发展理念,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树立良好市场形象,助力市场信心提振、资本市场稳定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常州聚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聚和”)于2025年4月28日披露了《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为公司2025年度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制定出明确的工作方向。公司根据行动方案内容,积极开展和落实各项工作,现将2025年上半年的主要工作成果报告如下:
一、专注公司主营业务,稳步提升核心竞争力
自2015年成立以来,公司紧紧围绕国家新能源战略规划,依托持续的研发投入,始终专注于新材料、新能源产业,是国内领先的专业从事新型电子浆料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并成为行业光伏银浆龙头,自2022年上市以来,公司不断完成布局,全球化、一体化及平台化同步发展。
报告期内,鉴于 2025 年上半年全球光伏需求稳步增长,光伏导电浆料行业格局不断优化,公司全体员工齐心协力,积极推动相关产品研发及市场拓展,确保年度目标稳健达成。2025 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64.35 亿元,较上年同期略微下降 4.87%;公司利润总额为 2.03 亿,较上年同期下降 40.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 1.81 亿,较上年同期下降 39.5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 1.56 亿,较上年同期下降 52.66%,主要系去年同期白银阶段性涨价幅度更为明显,带来利润增厚幅度较多所致;2025 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0.98 亿,较上年同期下降 108.63%,主要系下游客户成本压力较多,银行承兑付款比例相应增加。
公司依靠长期自主研发,公司已构筑品类丰富、迭代迅速的产品体系,产品线覆盖目前市场上所有主流电池技术路线:①TOPCon 领域,成功实现 TOPCon
电池 LECO 烧结银浆、TOPCon 电池密栅窄线宽背面细栅银浆、P+型 Poly 接触
银浆系列产品量产;②HJT 领域,实现 HJT 银包铜浆料产品的体电阻、接触电阻率和银含量大幅降低,20%及其以下银含低成本浆料实现大批量量产,完成金
属网版印刷技术升级,实现 8-12μm 开口印刷,完成 0BB 技术的超低银含 45%
主栅开发及量产;③X-BC 领域,完成 P 区和 N 区的钢板印刷高效银浆量产;④
无银化领域,公司首创推出可用于光伏电池的铜浆产品,已在多个头部客户内部进行测试并实现小规模出货,可灵活匹配市场主流电池技术路线,有望大幅度降低光伏电池金属化成本;⑤钙钛矿领域,完成单结钙钛矿超低温固化的背电极浆料开发,成功得到单结钙钛矿电池厂家的极大认可,在钙/硅和钙/钙叠层方面,开发出适配的超低温固化浆料。公司凭借着品类丰富、迭代迅速的产品体系,可灵活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满足不同类型客户的需求。未来公司将继续巩固在光伏银浆行业的市场地位,同时可能还会探索新的技术领域,以保持其在光伏行业的领先地位。通过扩充生产能力、招聘核心人才、优化研发环境、扩充产品品类等措施,持续提升客户体验,以加速提升公司产品在国际市场及国内市场的份额。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 3.44 亿元,占营业收入的 5.34%,这表明公
司在持续关注对核心技术研发的投入,并致力于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以提升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公司凭借“材料-工艺-设备”全栈自研体系,在光伏导电浆料领域构建了覆盖 TOPCon、HJT、X-BC 及钙钛矿叠层电池的全场景技术矩阵, 实现了多项金属化技术里程碑突破,包括“TOPCon 技术领域 LECO(激光增强接触)高性能银浆”、“抗 UV 衰减银浆技术”等,助力电池客户迈向LECO 高方阻时代,全年累计效率增益+0.2%,兼具优异的可靠性能;“超窄线宽印刷技术"以及“铜浆烧结技术”的突破,使得单片银耗量大幅下降,推动电池客户成本进一步下降;30%以下银含浆料实现规模化量产,并突破低银化与可靠性难题;“P+poly 接触浆料”采用轻掺杂玻璃体系,结合“全开口钢板印刷技术”,解决客户低银耗下的接触难题;“钙钛矿叠层专用浆料”攻克超低温(≤130°C)固化下电极稳定性瓶颈,为产业级叠层组件量产扫清障碍。同时,公司与国内多个科研院所、海外研究机构建立深入合作关系,积极布局下一代印刷技术、金属化技术和新电池应用结构技术。
截止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累计取得发明专利 340 项,实用新型专利 45
项;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聚焦于新材料、新能源领域。公司高度重视对新技术、
新产品的研发工作,研发工作覆盖了从原材料性能的理论研究到银浆产品量产落地的全过程,不断优化光伏银浆配方和制备工艺,持续产生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多年积累,现已掌握多项应用于主要产品的研发、生产的核心技术。
在非光伏银浆领域,公司一方面围绕依托光伏领域客户基础横向拓展多元化产品,2025 年上半年,聚和全资子公司上海匠聚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匠聚”)已实现在通信器件、基础电子元器件等市场的产品布局及单月吨级量产出货。同时,在汽车电子领域,匠聚的产品经历 3 年的沉淀,已在多款新能源汽车中完成导入,并开始在更多车型上进行认证。我们会持续加大对匠聚的研发投入,不断丰富及完善匠聚的产品线,在下半年实现更多的市场覆盖和客户渗透。另一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上海德朗聚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朗聚”)依托对市场和技术发展趋势的深度理解,持续投入研发,现已开发出新一代光伏组件封装定位胶、绝缘胶及电池保护胶等系列产品,并在 ECA 导电胶等产品上建立了性能领先优势;针对新型光伏组件,德朗聚开发出了封装定位胶以助力 0BB工艺技术进步,目前已在相关客户实现规模化量产,并在多家光伏龙头企业中快速推进。德朗聚新型绝缘胶与电池保护胶系列产品的成功推出,有效解决了 BC组件的工艺痛点,将助力 BC 组件的产业化进程。
二、持续自主创新,强化研发人才团队建设
截至 2025 年 6 月 30 日,公司拥有研发人员合计 243 人,研发人员数量占公
司总人数的比例达 32.40%,其中本科及以上研发人员有 159 名,包括 55 名硕士、
7 名博士,多名研发人员拥有微纳米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高分子化学、物理学等方面的学术及研发经验,多名研发人员曾作为组员获得“2019年江苏省双创团队”称号。公司已汇聚了一批国内外资深的电子浆料专家,组建了一支极具竞争力的研发团队,并已在行业深耕多年,对行业研发方向有深刻的把控;在新型电子浆料制备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研发经验,保证了公司产品和技术的不断创新。且公司高度重视研发团队的建设,不断丰富核心团队和技术人员梯队。
公司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各项管理制度着力营造企业创新氛围,强调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以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机遇吸引并留住人才。并坚持内部选拔与市场化选聘相结合,不断从年轻队伍中挖掘后备力量,增加人才储
备,形成了合理的优秀人才梯队。
三、不断提升公司治理水平,完善治理体系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变化,高度重视治理结构的健全和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性,不断提升公司三会运作效率、重视“关键少数”履职能力建设、完善公司内部制度、推动公司整体治理水平的提升。
在三会运作方面,公司共召开股东大会 2 次,董事会 3 次,监事会 3 次。有
效发挥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监事会的各项职能。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密切关注法律法规和监管政策变化,将以提高公司运营效率为抓手,强化对新增、修订及重要制度的宣贯、执行与过程监督,根据制度执行情况,制定系统的内部管理体系;公司根据新修订的《公司法》《上市公司独立董事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 号——规范运作》等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不再设置监事会,并对《公司章程》《股东会议事规则》《独立董事工作制度》《关联交易管理办法》《募集资金管理办法》等共 32 项治理制度进行了修订及废止了 1 项治理制度,同时完成了《公司章程》的工商备案登记;协助监事会的职权过渡,监事会的职权由董事会审计委员会行使,并逐步完善相关内控治理措施。公司逐步完善风险预警和应对机制,定期开展内部审计和风险评估,全面梳理原有管理制度,重点关注内控制度的层次性、与信息化系统的流程匹配性,为公司运转提供严谨有序的制度和流程支撑。强化风险管理,进一步明确相关部门人员的职责与权限,确保公司稳健运营和合规经营。
2025 年下半年,公司将会持续按照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规定及监管机构的要求,将继续完善内部制度,陆续修订《公司章程》及三会的议事规则,建立更加完善和系统的内部控制体系。未来公司将持续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高规范运作水平,积极响应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精神,加快落实独立董事制度改革等要求;不断加强公司治理能力建设,强化大股东、董监高等“关键少数”合规意识,切实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025 年上半年,公司独立董事及董事会秘书响应上海证券交易所相关要求,积极参与上交所组织的相关后续培训,上半年公司董监高共参与 4 次专项培训及专题会议。通过形式丰富的培训活动,不断提升公司“关键少数”的合规意识,推
动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积极了解最新监管动态,以便对公司尽职尽责。同时董事会办公室会及时组织董监高学习上交所服务周刊《科创板监管直通车》,及时了解科创板动态情况,详细阅读相关案例,提高警示力度。
同时,公司积极发挥独立董事在公司治理方面的作用,为其履职提供便利条件,多次组织独立董事来公司实地调研,就公司经营情况、募投项目建设情况进行充分沟通交流与汇报。
后续公司将进一步建立监管法规及动态的持续跟踪和宣贯机制,公司将继续督促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按时完成证监会、上交所要求学习的的培训课程,邀请公司律师、审计机构对上市公司相关人员进行合规知识培训,确保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及潜在涉及合规事宜的工作人员有针对性的学习,减少公司合规风险,提升公司规范治理水平,保障投资者权益。
四、推进募投项目建设,增强公司发展保障
2025 年上半年,公司对“江苏德力聚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专用电子功能材料及金属粉体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进行延长。其中“江苏德力聚新材料有限公司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
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 2025 年 2 月延期至 2025 年 6 月。“专用电子功
能材料及金属粉体材料研发中心建设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 2024 年
12 月延期至 2025 年 6 月;建设完成“高端光伏电子材料基地项目”后,公司将
具备年产 3,000 吨电子级银粉的能力,并设立全球领先的粉体研发中心,旨在研发 MLCC、锂离子电池、半导体等领域所需的纳米级粉体材料。建设完成“专用电子功能材料工厂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后,公司将具备年产 300 吨玻璃粉的生产能力,并建立起与之配套的材料研发与工艺改进中心,为公司的持续创新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募集资金的使用情况需要严格按照募投计划执行,并及时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披露。
五、共享发展成果,注重投资者回报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统筹好经营发展、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的动态平衡,建立“长期、稳定、可持续”的股东价值回报机制,让股东切实感受公司的发展成果,将“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方案执行到位,为稳市场、强信心积极贡献力量。
公司本着重视对投资者的合理投资回报,同时兼顾公司资金及发展需求的原
则建立持续、稳定、科学的回报机制,保持利润分配政策的连续和稳定。2025
年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