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恒润: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公告时间:2025-05-08 18:16:13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关于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信证券”或“保荐人”)作为北京经纬恒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经纬恒润”或“公司”或“上市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保荐人,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等相关规定,中信证券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并出具 2024 年度(以下简称“本持续督导期间”或“报告期”)持续督导跟踪报告。
一、持续督导工作概述
1、保荐人制定了持续督导工作制度,制定了相应的工作计划,明确了现场检查的工作要求。
2、保荐人已与公司签订保荐协议,该协议已明确了双方在持续督导期间的权利义务,并报上海证券交易所备案。
3、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通过与公司的日常沟通、现场回访等方式开展
持续督导工作,并于 2025 年 4 月 28 日-2025 年 4月 30 日对公司进行了现场检查。
4、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根据相关法规和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履行持续督导职责,具体内容包括:
(1)查阅公司章程、三会议事规则等公司治理制度、三会会议材料;
(2)查阅公司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和内部审计等内部控制制度,查阅公司2024 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2024 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等文件;
(3)查阅公司与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方的资金往来明细及相关内部审议文件、信息披露文件,查阅会计师出具的 2024 年度审计报告、关于 2024年度控股股东及其他关联方占用发行人资金情况的专项报告;
(4)查阅公司募集资金管理相关制度、募集资金使用信息披露文件和决策程序文件、募集资金专户银行对账单、募集资金使用明细账、会计师出具的 2024年度募集资金存放与使用情况鉴证报告;
(5)对公司高级管理人员进行访谈;
(6)对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进行公开信息查询;
(7)查询公司公告的各项承诺并核查承诺履行情况;
(8)通过公开网络检索、舆情监控等方式关注与发行人相关的媒体报道情况。
二、保荐人和保荐代表人发现的问题及整改情况
2024 年度,公司经营业绩有所下滑并出现亏损情形。如相关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改善不达预期,公司可能继续面临业绩下滑或亏损的风险。为此,保荐人提请公司关注未来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所属行业市场变化、下游客户需求变化以及对公司的经营业绩可能带来不利影响的其他因素。建议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合理调整经营策略,进一步加强经营管理,防范相关经营风险。对于公司未来业绩波动的情况,公司应当及时做好相关信息披露工作,及时、充分地揭示相关风险,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
同时,提请公众投资者注意相关投资风险。
三、重大风险事项
本持续督导期间,公司主要的风险事项如下:
(一)业绩大幅下滑或亏损的风险
公司 2024 年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5,031.82 万元,较去年同期
减少 33,306.16 万元。随着汽车智能化、电动化的加速发展,行业技术加速更新迭代,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公司为满足客户日益提升的对新架构、新技术、新方案的需求,积极开拓产品与市场。报告期内,公司继续进行战略性研发投入,全年研发费用仍保持在较高水平,主要用于高潜领域技术攻关和技术升级以及高端人才引进。受研发投入费用化处理及市场转化周期影响,当期净利润暂时承压。
如公司未来无法将较高的研发投入成功转化为研发成果并改善毛利率水平,则公司的盈利能力会受到不利影响。
(二)核心竞争力风险
1、技术研发迭代风险
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和电动化对汽车电子市场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汽车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行业竞争程度,对行业参与方的技术研发水平和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公司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具有技术水平高、涉及范围较广、研发周期长的特点,覆盖了客户在整车全生命周期内研发、生产和运营等不同场景下的技术需求。然而,公司的产品和技术研发受到诸如国内外政策、市场需求、行业竞争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公司未来无法持续保持自身技术研发水平的先进性,则有可能会对公司未来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2、核心技术人员流失风险
公司围绕电子系统开展主营业务,技术复杂度较高,同时,随着行业竞争加剧,创新性以及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也面临着更高要求。公司核心技术人员作为技术创新的坚强支撑,对于公司保持技术领先优势具有重要意义,是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组成部分。若公司无法持续完善并落实人才管理体系,则可能会导致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三)经营风险
1、大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
公司与吉利、一汽集团、北汽集团、江铃集团、上汽集团、东风集团、小米、安通林等国内外知名大型整车厂或一级供应商存在业务关系。报告期内,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营业收入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重为 50.02%,客户集中度较高。一般情况下,整车厂在一款车的生命周期内,针对同一零部件会选择相对稳定的汽车电子厂商进行配套生产,如果未来公司的主要客户出现战略方向或布局规划调整、经营业绩波动、订单大量转移等情况,将对公司的业绩产生不利影响。此外,公司在巩固与现有客户合作的同时,在各业务领域积极拓展新客户,但市场开拓的周期、成效受到行业环境、客户规划、市场竞争等多重因素的影响。若公
司客户拓展工作进展低于预期或者客户拓展失败,将可能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2、毛利率下滑风险
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水平主要受客户和业务结构变化、产品销售价格变动、原材料采购价格变动、汇率波动、市场竞争程度等因素的影响。未来若上述影响因素发生重大不利变化,公司毛利率可能面临下降的风险,进而对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3、存货跌价的风险
报告期末,公司存货账面价值为148,221.71万元,占总资产的比例为15.76%。存货中合同履约成本的账面价值为 65,254.01 万元,占存货的比例为 44.02%,占比较高,主要系汽车电子产品开发服务、研发服务及解决方案与高级别智能驾驶整体解决方案等业务执行及验收周期较长所致。上述业务在对应项目验收完成前,按实际发生的成本计入存货中的合同履约成本,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各期末尚未验收的项目持续增多,存货规模也随之上升。未来若因履约方无法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款项,有可能导致公司存货跌价,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不利影响。
4、应收账款坏账风险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的应收账款净额为 183,044.79 万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33.03%。随着公司经营规模的扩大,在信用政策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期末应收账款余额仍会保持较大金额且进一步增加。如果欠款客户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发生无力支付款项的情况,公司可能面临应收账款无法回收而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情形。
(四)财务风险
1、税收优惠政策变化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及部分子公司享受高新技术企业 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同时,母公司及部分子公司还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若国家的税收优惠政策调整,或公司及部分子公司未来不能持续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将会对公司
的经营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2、汇率波动的风险
为积极开展海外业务、服务海外客户,公司在美国、欧洲、马来西亚等地设有子公司。公司的部分产品销售以及原材料的采购均以外币作为结算工具,由于人民币汇率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紧密相关,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存在受汇率影响的风险。随着公司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未来若人民币对主要结算货币的汇率产生剧烈波动,可能会产生汇兑损失,进而影响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
(五)行业风险
公司为综合型的电子系统科技服务商,服务于汽车、无人运输等领域,受下游汽车消费市场影响大。全球经济和国内宏观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不可抗力等突发经济扰动都会对我国汽车生产和消费带来影响。如果未来下游汽车消费市场需求收缩,则可能给公司的生产经营带来较大不利影响。
(六)宏观环境风险
报告期内,受不可抗力、地缘政治冲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显著提高。虽然中国宏观经济的前景向好,但经济的平稳运行仍然面临较多挑战。若因不可抗力、地缘政治冲突等不利因素,导致宏观经济的走势受到较为严重的影响,则公司的经营发展可能会随之受到较大影响。四、重大违规事项
基于前述保荐人开展的持续督导工作,本持续督导期间,保荐人未发现公司存在重大违规事项。
五、主要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及合理性
(一)主要会计数据
单位:元
主要会计数据 2024年 2023年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
营业收入 5,541,122,189.63 4,677,580,155.40 18.46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550,318,210.96 -217,256,574.55 不适用
的净利润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 -618,400,739.73 -283,809,420.65 不适用
的净利润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 -537,534,363.71 -559,288,381.00 不适用
流量净额
主要会计数据 2024年末 2023年末 本期末比上年同期
末增减(%)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 4,183,518,680.54 4,961,783,764.76 -15.69
的净资产
总资产 9,407,025,551.04 9,327,735,166.29 0.85
(二)主要财务指标
主要财务指标 2024年 2023年 本期比上年同期增
减(%)
基本每股收益(元/股) -4.78 -1.82 不适用
稀释每股收益(元/股) -4.78 -1.82 不适用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基本每股收益(元/ -5.37 -2.38 不适用
股)
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 -12.33 -4.21 不适用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 -13.86 -5.50 不适用
率(%)
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的比例(%) 22.36 22.88 减少0.52个百分点
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变动原因说明:主要系报告期内成本、费用增加所致;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