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泰证券: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公告时间:2025-03-28 20:31:57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度
内部控制评价报告
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全体股东:
根据《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的规定和其他内部控制监管要求(以下简称“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结合本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和评价办法,在内部控制日常监督和专项监督的基础上,我们对公司2024年度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了评价(报告基准日2024年12月31日)。
一、重要声明
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规定,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内部控制,评价其有效性,并如实披露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是公司董事会的责任。监事会对董事会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进行监督。经营管理层负责组织领导企业内部控制的日常运行。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本报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对报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承担个别及连带法律责任。
公司内部控制的目标是合理保证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发展战略。由于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故仅能为实现上述目标提供合理保证。此外,由于情况的变化可能导致内部控制变得不恰当,或对控制政策和程序遵循的程度降低,根据内部控制评价结果推测未来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具有一定的风险。
二、内部控制评价结论
1.公司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是否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2.财务报告内部控制评价结论是否有效
√有效 □无效
根据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不存在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董事会认为,公司已按照企业内部控制规范体系和相关规定的要求,在所有重大方面保持了有效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
3.是否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是 √否
根据公司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认定情况,于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公司未发现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
4.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有无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适用 √不适用
自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基准日至内部控制评价报告发出日之间,未发生影响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结论的因素。
5.内部控制审计意见是否与公司对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有效性的评价结论一致
√是 □否
6.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对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披露是
否与公司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披露一致
√是 □否
三、内部控制评价工作情况
(一)内部控制评价的范围
1.纳入评价范围的单位包括:华泰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各部门及各分公司、华泰联合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联合”)、华泰期货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期货”)、华泰证券(上海)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资管”)、华泰紫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泰紫金”)、华泰国际金融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国际”)、华泰创新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泰创新”)、江苏股权交易中心有限责任公司、上海盛钜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所有子公司均涵盖下属公司。纳入评价范围单位的资产总额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资产总额的 100%,营业收入合计占公司合并财务报表营业收入总额的 100%。
2.纳入评价范围的主要业务和事项包括: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以及控制活动所涉及的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授权审批控制、会计系统控制、财产保护控制、预算控制、运营分析控制、绩效考核控制。
(1)内部环境
1)治理结构
作为境内外上市的公众公司,公司按照境内外上市地的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的要求,规范运作,不断致力于维护和提升公司良好的市场形象。公司依照《公司法》《证券法》《证券公司监督管理条
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章程》的规定,建立健全公司法人治理机制,形成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管理层相互分离、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结构,设有独立董事、合规总监、首席风险官,并不断健全、完善合规风控制度和内控管理体系,确保了公司的稳健经营和规范运作。
2024年度,公司严格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和《股东大会议事规则》等相关规定要求召集、召开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的通知方式、召开方式、表决程序和决议内容符合公司《章程》的规定。公司董事人数和人员构成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董事会、监事会能够根据公司《章程》,按照法定程序召集、召开,会议决议合法有效。董事会下设合规与风险管理、审计等各专门委员会,能够根据公司《章程》规定职责,对相关议案进行审议并发表意见。公司监事会对公司定期财务报告、关联交易等事项及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履行职责的合法合规性进行有效的跟踪监督。
2)发展战略
公司董事会下设发展战略委员会,制定发布相关工作细则,明确发展战略委员会的人员构成、职责权限、会议召开程序、议事和表决方式等内容。战略发展部作为执行部门,参与制定公司中期发展战略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分析战略实施情况,参与战略项目的专题论证及项目执行工作,同时开展公司内外调研,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和行业发展趋势,保持战略研究的前瞻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
3)人力资源
公司坚持以人为本,持续深化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不断强化高素
质专业化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员工强化规矩意识、恪守职业道德,为公司改革转型和国际化发展提供坚实人才保障。报告期内,公司重视员工管理制度顶层设计,修订发布《员工绩效管理办法》等规范制度,为人员管理奠定基石。适应行业创新转型发展趋势,不断丰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组织管理者、成熟员工、新员工职涯发展系列培训项目,支持员工职业成长;实施财富管理、机构业务、金融科技、合规风控等业务类培训,提升员工专业能力,强化员工职业操守。根据要求,加强管理人员兼职行为、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管理,组织开展任职规范与廉洁从业、社会组织兼职专项自查等工作;通过数字化手段定期核查在职员工兼职或持股行为,强化人员合规管理及廉洁从业防控。通过法律法规宣导、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能培训、违规案例警示等方式,持续提升员工的职业操守、合规意识和专业服务能力,保障公司健康平稳高效运行。
4)社会责任
公司高度重视履行社会责任,发挥自身专业特色,以金融专业能力履行社会责任,持续推动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环境价值互促共进,将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理念融入公司发展。公司致力于推动绿色金融发展、共促绿色技术创新,持续为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完善并发布 ESG 相关制度,组织召开 ESG 委员会会议,审议并对外发布公司《环境敏感型行业可持续发展投融资理念》,将 ESG 和可持续发展理念深植于公司经营管理过程。
公司 2024 年度 MSCI ESG 评级从 AA 级跃升至 AAA 级,实现两年连续
进阶,达到全球投资银行业的最高评级。公司坚持将服务实体经济作
为业务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实体企业发展的多样化金融需求,在服务战略新兴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持续贡献力量。有效履行社会责任,深耕乡村振兴、教育医疗、生态保护等公益领域,依托华泰公益基金会,构建公益生态,持续运营“益心华泰 一个长江”生态保护公益项目、“益心华泰 一个明天”乡村教育项目等品牌项目,发挥金融专业优势,创造社会共享价值。
5)企业文化
公司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工作,主动践行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积极响应中国证监会、中国证券业协会加强行业文化建设的号召和要求,立足以人为本,构建开放包容的文化价值体系及管理体系,健全完善彰显文化导向的制度与机制。制定发布《文化建设工作纲要》,进一步明确文化建设的价值定位、总体目标、重点方向、推进机制和保障措施等,确定董事会、经营管理层和相关部门在文化建设中的职责,充分发挥监事会、合规、风控、稽查及纪检监察部门在文化建设中的监督制衡作用,切实保障公司文化建设与时俱新,强化公司文化建设对公司发展的引领作用,坚持文化建设与公司治理、发展战略、发展方式、行为规范深度融合,与员工的全面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党建工作要求、专业能力建设有机结合,筑牢防范道德风险的篱笆。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将“合规、诚信、专业、稳健”的证券行业文化理念与“开放、包容、创新、奋斗、担当”的公司文化内涵相结合推进文化建设;举办企业文化沙龙、风险管理文化宣传月等活动,为员工带来有活力的文化体验;整合公益项目资源,开展儿童探访、自然观察
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公司内部倡导向善的公益文化;与重点业务联动,举办科技金融创新论坛,传递科技创新文化;组织开展面向管理人员、新员工及关键岗位的警示教育活动,深化员工廉洁从业意识、纪律规矩意识;积极推进党建文化、科技文化、诚信文化、合规文化、风险文化等一体化的文化品牌矩阵,为公司高质量发展筑牢文化根基。
(2)全面风险管理体系
公司高度重视风险管理工作,根据监管要求及公司业务发展实际情况,建立包括董事会及合规与风险管理委员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及风险控制委员会、风险管理部及各风险管理部门、其他各部门、分支机构及子公司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以全员、覆盖、穿透为核心理念,持续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报告期内,公司以深入穿透业务风险管控、持续夯实全面风险管理体系、推进数字化赋能风险管理为重心,有序推进各项风险管理工作。风险覆盖方面,公司风险管理已经覆盖到子公司、分支机构和各业务条线,涵盖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和合规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声誉风险、法律风险、洗钱风险、廉洁风险等主要风险类型。风险监测方面,持续深化风险偏好、容忍度、专业风险、业务风险等多层级指标及限额体系,并通过平台化对风险指标进行计算、动态监控和预警。风险计量方面,实现对市场、信用和流动性风险的计量,并持续完善风险计量模型管理。风险分析方面,建立多层级的风险报告体系,明确报告机制和流程要求;持续完善压力测试体系及系统化功能建设,压力测试涵盖了监管资本指标、财务指标、各类风险限额指标等多方面,融入日常风险管理的全过程。风险应对方面,根据风险监测和分析结
果,制定与风险偏好相匹配的风险回避、降低、转移和承受等应对策略,采取资产减值、风险对冲、资本补充、规模调整、资产负债管理等应对措施。
(3)控制活动
公司结合风险评估结果,通过手工控制与自动控制、预防性控制与发现性控制相结合的方法,运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建立一整套持续完善、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体系,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公司各部门、分支机构、子公司以风险点自评为手段,定期回顾内控相关制度建设及管控措施执行有效情况。同时,公司不断加强内控制度建设,健全内部控制机制,提升制度执行成效,确保内部控制满足内外部管理要求,切实服务公司发展。
重点关注的高风险领域主要包括:经纪业务、金融产品销售与基金投资顾问业务、融资融券与股票质押业务、权益交易业务、FICC交易业务、场外衍生品交易业务、投资银行业务、基金托管及服务业务、研究业务、财务管理、信息技术、合规法律事务、关联交易、子公司内部控制等关键领域,以及对公司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的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声誉风险、信息技术风险、合规风险、法律风险和廉洁风险。
1)经纪业务。公司对经纪业务实施集中统一管理,在客户账户管理、适当性管理、客户交易安全监控、结算交收、客户回访、投诉处理、客户资料保存、业务人员行为管控、分支机构管理等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制和管控措施。报告期内,公司根据业务开展情况制定或修订发布涉及股票期权、债券通用质押式回购、分支机构管
理等多方面的制度规范;加强日常业务管控,优化业务开通流程,各项内控机制有序运行。客户服务及投资教育方面,结合监管要求和热点业务,围绕投资者保护等主题持续开展系列专题投教活动,完善投教内容体系,推进各项投教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