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兴业银行2024年年度报告摘要
公告时间:2025-03-27 19:49:41
A 股代码: 601166 A 股简称:兴业银行
优先股代码:360005、360012、360032 优先股简称:兴业优 1、兴业优 2、兴业优 3
可转债代码:113052 可转债简称:兴业转债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024 年年度报告摘要
一 重要提示
1 本年度报告摘要来自年度报告全文,为全面了解本公司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
未来发展规划,投资者应当到上海证券交易所网站等中国证监会指定媒体上仔细
阅读年度报告全文。
2 本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及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保证年度报告内容的真实、
准确、完整,不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并承担个别和连带的法
律责任。
3 本公司第十一届董事会第七次会议于 2025 年 3 月 27 日召开,应出席董事 11 名,
实际出席董事 11 名,审议通过了 2024 年年度报告及摘要。
4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为本公司出具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
告。
5 经董事会审议的报告期利润分配预案
普通股股息派发预案:每 10 股普通股派发现金股利 10.60 元(含税)。
优先股股息派发预案:“兴业优 1”优先股总面值 130 亿元,拟派发 2024 年度股
息 7.10 亿元(“兴业优 1”第二个计息周期的票面股息率为 5.55%,自 2024 年 12 月 8
日起,“兴业优 1”第三个计息周期的票面股息率调整为 4.23%);“兴业优 2”优先股
总面值 130 亿元,拟派发 2024 年度股息 6.02 亿元(年股息率 4.63%);“兴业优 3”
优先股总面值 300 亿元,拟派发 2024 年度股息 12.85 亿元(“兴业优 3”第一个计息
周期的票面股息率为 4.90%,自 2024 年 4 月 10 日起,“兴业优 3”第二个计息周期的
票面股息率调整为 4.05%)。
二 公司基本情况
1 公司简介
公司证券简况
证券种类 上市交易所 简称 代码
A 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兴业银行 601166
兴业优1 360005
优先股 上海证券交易所
兴业优2 360012
兴业优3 360032
可转换公司债券 上海证券交易所 兴业转债 113052
联系人和联系方式 董事会秘书 证券事务代表
姓名 夏维淳 叶文欣
办公地址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福建省福州市台江区
江滨中大道398号兴业银行大厦 江滨中大道398号兴业银行大厦
电话 0591-87824863 0591-87824863
电子信箱 irm@cib.com.cn irm@cib.com.cn
2 公司概况
兴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1988年诞生于中国改革开放前沿——福建省福州市,200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立以来,公司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对公司的寄语,按照“从严治行、专家办行、科技兴行”基本方略,锚定“服务能力突出、经营与管理特色突出、市场与品牌形象突出”的发展目标,把根扎在八闽大地、把枝叶伸向全国全球,实现了区域银行、全国银行、上市银行、现代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多级跨越。
公司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兴,始终牢记“为金融改革探索路子、为经济建设多做贡献”的初心使命,保持改革创新的意识、爱拼会赢的精神,形成了以银行为主体,涵盖信托、基金、期货、金融租赁、银行理财、消费金融、资产管理等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在绿色金融、投资银行、财富管理、资产管理、金融市场、同业合作等多个领域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近年来,公司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主动化“国之大者”为“行之要务”,将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与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布局科技、普惠、能源、汽车、园区“五大新赛道”融合推进,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中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公司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坚定走好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大力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积极打造具有兴业特色的价值银行,以建设强大的金融机构响应建设金融强国的时代呼唤,朝着“一流银行、百年兴业”的愿景奋力前行。
3 核心竞争力
战略目标清晰,措施有力。公司坚持“1234”战略久久为功,按照“轻资产、轻资本、高效率”转型方向,以“商行+投行”为抓手,不断增强“结算型、投资型、交易型”三型银行智慧内核,着力提升“重点分行、重点行业、重点客户、重点产品”价值贡献。同时,因势而谋、顺势而为,不断丰富战略内涵。2021 年,公司提出树牢擦亮绿色银行、财富银行、投资银行“三张名片”,加快数字化转型。2022 年,提出“巩固基本盘,布局新赛道”,加快科创金融、普惠金融、能源金融、汽车金融、园区金融“五大新赛道”发展,加速构建“数字兴业”。“三张名片”“五大新赛道”“数字兴业”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高度契合,体现了公司前瞻性的战略把握能力。2024 年,提出
着力提升“战略执行、客户服务、投资交易、全面风控、管理推动”五大核心能力建设,进一步打造“盈利能力强、客户合作深、风险成本低、业务结构均衡、经营特色鲜明”的价值银行,努力通过全方位价值创造,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执行方面,公司不断强化战略执行,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组织活力、增强专业能力、提升响应速度,更好、更快满足客户需求,持续推动资产负债表再重构,经营模式转型升级,展现出蓬勃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目前,公司战略落地成效持续显现,在“五篇大文章”的细分领域具备先发优势,为下阶段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管理层凝心聚力,作风务实。公司经营管理层对公司的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高度认同,具有丰富的金融管理经验,具备突出的形势研判、战略执行、策略制定、风险管理等专业能力,保持高度团结,作风务实高效,共同致力于公司战略目标实现。在公司经营管理层的带领下,全集团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激发,凝聚力和向心力显著增强,展现出敢担当、善作为的良好精神风貌,各项战略、决策和措施落地生根、取得实效,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经营特色鲜明,功能完备。公司坚持走市场化、差异化、综合化经营发展道路,在多个细分业务领域打造新产品、新业务,开辟属于自己的蓝海,形成鲜明的经营特色。坚定将绿色金融作为集团战略核心业务,并前瞻性升级为 ESG 理念,率先将可持续发展提升到企业战略和公司治理层面,开创了“寓义于利”的社会责任实践模式;打造和贯通“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财富管理”价值链,推动三位一体协同纵深,不断探索债券、资产证券化等融资工具创新,引领 FICC、投资银行、资产管理、资产托管等业务发展;各子公司深度融入集团战略体系,聚焦主业、做精专业、功能互补、差异发展,形成横跨境内境外、融合线上线下,涵盖信托、金融租赁、基金、银行理财、消费金融、期货、资产管理、研究咨询、数字金融等在内的现代综合金融服务体系。
运作体系规范,专业高效。公司持续健全完善“党委领导核心作用、董事会战略决策、高管层执行落实、监事会依法监督”的公司治理机制。坚持从严治行、合规经营,不断提升专业化、精细化风险管理能力,在牢牢守住风险底线的同时,为业务发展有效赋能,形成穿越新的经济周期的核心能力。深入开展支行管理标准化、营销体系化和运营数字化“三化”建设,以及以基层员工、基本制度、基础管理为核心的“三基”管理提升活动,推进实现“为基层减负、向基层赋能”的目标,持续夯实公司基础管理和发展根基。主动拥抱数字时代,加快数字化转型,重塑组织架构、业务流程和经营形态,加大科技资源投入,实施科技人才万人计划,深化科技、数据、业务融合,启动分布式核心建设工程,有序实施“新城建设”“旧城改造”,持续推进流程、数据、模型、开发、运营“五个标准化”,科技赋能水平提升,“数字兴业”步入新阶段。
文化底蕴深厚,行稳致远。公司始终坚守真诚服务、共同兴业的使命,追求理性、创新、人本、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中国特色金融文化,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具有兴业特色的文化底蕴。传承尽职履责的敬业文化、敢拼会赢的拼搏文化、务实担当的协作文化、协同奋进的家园文化,坚守稳健发展、合法合规、以客户为中心的银行文化,凝聚为全集团共同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4 战略实施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完成新一届董事会、监事会换届选举,科学研判国内外经济形势和银行业发展趋势,保持战略定力、找准目标差距、明确工作重点、加快转型发展,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一是科学研判形势、保持战略定力。公司主动应对风险挑战,把握战略机遇,因势而谋、顺势而为,在保持“1234”战略一张蓝图绘到底的基础上,不断丰富战略内涵,前瞻性谋划提出“三张名片”“五大新赛道”“数字兴业”,与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五篇大文章”高度契合,也高度适配“低利率、低息差、高风险、强监管”环境对银行转型的要求。在战略引领下,公司近年来先后实施体制机制改革增强组织活力、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强化专家办行、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探索新模式,不断在应对困难和挑战中开新局,在“五篇大文章”重点领域取得先发优势。二是打造价值银行、提升五大能力。公司基于商业银行基本经营逻辑,立足当下、谋划长远,提出打造市场认可、具有兴业特色的价值银行。同时,深入思考规模、结构、效益、质量四者关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将盈利能力强、客户合作深、风险成本低、业务结构均衡、经营特色鲜明作为价值银行的“五大特征”。以刀刃向内的反思,对照五个维度,找差距、寻不足,探索业务改善的方向和资源投入的重点,实施对提升经营质效更有决定意义的策略。同时,借鉴海外银行业应对“低利率、低息差”经验,将提升战略执行、客户服务、投资交易、全面风控、管理推动“五大能力”作为工作重点,以专业创造价值,以提升能力穿越周期。三是发挥自身差异化优势,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主动化“国之大者”为“行之要务”,立足主流银